第一百二十九章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
沈玥这才发现,她在御书房的种种行为,真是鬼门关前走了一遭。
自己却无知无觉。
“现在知道了内情,感觉如何?”九皇子又问道。
沈玥很快平复了心情,“没什么感觉,只是惊讶而已,但转念想想皇上当时的态度,又觉得合情合理。”
九皇子道:“没有后悔自己的冒险吗?”
沈玥摇摇头,“即便知道窦元武是皇上的人,我还是会这样做。我不能看着沈家蒙冤,却对重重疑点视若不见。”
“有骨气。”九皇子赞了一声,“喊着舍生取义的人不少,敢这么做的人却不多。”
人都怕死,都有胆怯和退缩。
而沈玥足够聪明,她知道往哪走是有危险的,她可以避开。
但还是会义无反顾的朝着危险的方向走。
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。
这是骨气,是胆量,也是无畏无惧的决心和勇气。
用舍生取义来形容,并不过分。
沈玥淡淡地说:“殿下过誉了,我只是不想一辈子活在百姓的骂名中。”
她没有就着这个话题往下聊,而是问道:“既然窦仲是皇上信重的心腹,殿下为何要针对他?”
九皇子没有正面回答,却说道:“窦仲常年驻守京郊大营,非必要不会回京,皇上在此时将他召回京中,你应该能猜到是为了什么。”
沈玥眸子微冷,这不难猜。
“为了边关战事吗?”
不等九皇子回答,她很快又往下思考,纤细的眉头蹙了起来。
“如今边关失了主帅,军队群龙无首,又正值战时,虽说有皇上信任的监军窦元武在,但他显然没有挂帅领兵的能力,更不能率军击退蛮族,收复三城。”
“朝中有资格挂帅的武臣也有,但以定远侯为首的一批老将,都为沈家之事疑心重重,皇上应该也不放心将边关二十万重兵交给他们。”
“所以,皇上急召窦仲回京,是想让他挂帅领兵,增援边关吗?”
九皇子听完她的推测,只觉心底又有一丝浅浅愉悦划过。
和她说话是真的很愉快。
他不必多言,而她一点就透,哪怕有不完整的地方,也只是她知道的信息不够多。
并非她不聪明。
九皇子补全了她不知道的事,“不止如此,如果窦仲被点为主帅,边关三城的兵权便能重归皇上手中,等到日后战事平定,自然也能重新指派镇守的将领。”
而这个被指派的将领,一定是宣明帝信任的心腹武将。
换句话来说,宣明帝不费吹灰之力,便收回了边关所有的兵权。
而这份兵权,原本是沈家所拥有的。
“原来如此!”沈玥纤密的睫毛垂下,遮住了眸底的寒意,“皇上真是深谋远虑……”
沈家历代镇守边关,牺牲了不止一代人,在边城和边军中的威望都很高。
宣明帝难免有所忌惮。
更致命的是,他几次想撤换沈家人,改派其他武将镇守边关,交替执掌兵权,都因为边军强烈反对而失败。
忌惮便成了疑心,疑心又易生暗鬼。
而此次沈家战败的古怪,宣明帝明知道内情有疑点,却充耳不闻、视若不见,一心想快速结案盖棺定论,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因为疑心作祟?
站在宣明帝的角度,沈家战败正好给了他一个光明正大的理由,让他足以收回边关兵权,交到自己真正信任的心腹手里。
沈家已经没人了,宣明帝这样做也不怕被人指责,至于沈家所背负的污名?
正好可以用来削弱沈家的威望,从根子上将沈家按进污泥里。
沈家只要有了巨大的污点,谁还会记得他们曾经立下的累累军功?记得沈家人曾经为国尽忠,赤胆忠诚?
人走茶易凉。
这点,从京城里谩骂沈家的百姓身上,就看得出来。
沈玥心底冰凉,低垂的眸底有一丝悲戚和无奈。
九皇子的话,帮她补全了最后一角缺漏,她已经大致能想明白,沈家的事情为何会发展到今天这种地步。
归根究底……
不过是帝王疑心,功高盖主!
九皇子近似怜悯地看着她,声音轻柔却冷酷,“现在你应该明白,追查沈家内幕,难在何处了吧?”
沈玥沉默不语。
她低垂着眼帘,九皇子看不清她眼底的神情,覆盖着蜡黄脂粉的脸庞,也看不清脸色变幻。
只看到她紧紧抿直的唇角,透着绷紧的冷意。
九皇子淡淡地问:“你还要继续往下查吗?”
再查下去,她要面对的不是害了沈家的凶手,而是……宣明帝!
更残酷一点来说。
谁又知道,沈家父子的惨死,不是龙椅上的那位指使的呢?
第129章 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